查看原文
其他

藏在九农园中的灌溉智慧 ——基于九农园水利灌溉系统的校本课程建设



藏在九农园中的灌溉智慧

——基于九农园水利灌溉系统的校本课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校通过开垦荒地,开发建设了占地30余亩的农业劳动实践基地“九农园”,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劳动教育。


下面,

我们一起走近九农园,

探寻其中蕴含的灌溉智慧吧!


   灌溉智慧


为了提高九农园的土地生产力,在李俊校长的带领下,地理教研组、劳技课教师团队结合本地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借鉴都江堰、坎儿井水利工程等中国传统智慧,设计了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并在九农园的建设中落地实施。灌溉系统包括引水、蓄水、输水和排水四个部分,因地制宜,设计巧妙。

九农园水利灌溉系统示意图


   引水

九农园后侧山坡山顶海拔达560米,坡脚海拔低于520米,从山顶到坡脚水平距离仅36米,高差达到40米,地势陡峭。夏秋时节,大气降水集中,大量雨水积水成流顺坡面流向山麓地带。结合这一自然地势条件,学校在九农园西北部山坡上修建混凝土坝,在此基础上设三级阶梯,防止山体崩塌并实现自流引水,再顺势修建四条嵌入山体的纵向引水渠道,引山坡地表水流入山麓地带的蓄水池。


引水渠下部


   蓄水

夏秋多雨时节,山上的雨水首先通过引水渠道汇流到山麓地带的横向引水渠道中,再通过地面管道连接输送到圆形蓄水池中。


引水渠道


蓄水池


暴雨时节,汇水量陡增,蓄水池水位达到最高时,多余的洪水会不会将整个引水渠道和蓄水池淹没呢?

九农园水利灌溉系统在设计建设时,学校就对这一点做了周密的考量。原来在环山的横向引水渠道内修建有两端拦水坝,其巧妙之处就在于坝体高度等于通向圆形蓄水池的入水口高度,类似于都江堰飞沙堰的原理,可以起到调节控制流入圆形蓄水池水量的作用。洪水期环山横向引水渠道水位高过两端拦水坝,洪水就顺着地势从两端排走,这就达到了分洪的目的。


引水渠道及拦水坝


   输水

蓄水池通过地下管道、地上水渠将池水引入到九农园各园区,便于劳动实践时就近灌溉。灌渠地势充分利用地势高差,逐级下降,顺坡自流。两道水渠都修筑在班级责任田边,进一步减少了担水、挑水、抽水的人力与物力。


输水管道一


输水管道二


同学们在地表水渠中取水灌溉


   排水

九农园地势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汇流量大,排水速度快,灌溉系统利用顺坡垄减少水涝影响,同时筑墙拦土减少水土流失,在墙体外安置排水管道,将多余的水分排到下一级梯田,实现水源再利用。该设计借用了古代坎儿井的水利智慧,充分利用暗渠排水。


保水土坝


蓄水池放水开关


为满足学校农业劳动实践、劳动教育的需要,在降水季节变化大,土层浅薄保水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水利经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设计了完整的引水、蓄水、输水和排水体系,打造了九农园智慧水利灌溉系统,为我校劳动教育的持续推进提供了物质保障。



   九农园智慧课堂

我们在多种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劳动教育,拓宽劳动教育的边界,将书本知识落地到实际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学科规律与科学原理,感受多学科的融会贯通,坚持“生活知识化,知识生活化”,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结合学情、校情,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教师团队召开专题研讨会,围绕九农园的水利建设、土壤改良、秸秆还田、精耕细作等问题进行跨学科研讨,并把研讨内容收录进《学生劳动实践指南》这一校本读物中;同时,多学科合作开发了“九农园中的劳动智慧”系列校本课程,依托实际的劳动场景与教学情境,渗透多学科的知识、方法、思维,极大地丰富了劳动教育的意蕴。

近日,地理学科、美术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在初一年级开课,主题为《科普九农园的灌溉智慧》,李俊校长给孩子们讲解了九农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灌溉设计理念。


同学们对九农园中的灌溉知识兴趣浓厚,在开放的课堂空间中,认真聆听、观察、记录、提问。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用画笔绘制出了他们对九农园灌溉智慧的理解。



我校的“九农园”、“成长林”农业实践基地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农业发展技术与中国先民的传统农耕智慧,水利建设、土壤改良、秸秆还田、精耕细作等农业问题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多元的学习场景,实现跨学科融合教育的目标。我校各学科组团队将积极围绕各类“学科+劳动教育”主题,开发校本课程,推动劳动教育序列化、系统化、纵深化发展。


   完

文案:地理组

图片:地理组、美术组

排版:马思敏

审核:李俊、张盛、王少辉


微信公众号: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中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2555

199812311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19号


微信公众号:

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小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5252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18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